知识库 > 内科 > 呼吸内科 > 疱疹性咽峡炎 > 内容

疱疹性咽峡炎内容

哪些疾病尽量不输液?

病请描述:一、内科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9.高血压亚急症10.慢性浅表性胃炎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3.轻度结肠炎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17.急性膀胱炎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19.单纯的房早、室早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二、外科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3.轻度软组织挫伤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5.浅静脉炎6.老年性骨关节炎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9.慢性劳损性疾病10.慢性膀胱炎11.慢性前列腺炎12.前列腺增生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14.精囊炎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三、妇科1.慢性盆腔炎2.慢性子宫颈炎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4.前庭大腺囊肿5.阴道炎、外阴炎6.原发性痛经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四、儿科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董安 2017-08-03阅读量1.3万

感冒——普通人每年生两次,用...

病请描述: 正如我之前在文章中说的,感冒是人类最容易患得疾病,没有之一,每个成人平均一年2次感冒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免疫力低下的人更是频繁发作。很多人觉得感冒都是一样的,随意吃一点感冒药就可以了,甚至有些人认准一个牌子,不管什么感冒都吃一种感冒药,这就走入了一个误区了。其实,小小的感冒,门道很多,分类就达5种,怎么能都用一种感冒药解决呢。 1、普通感冒 又称急性鼻炎、大部分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balabala说了你也记不住的病毒。 特点是突然就起病了,大部分之前有着凉,但很多人都觉得没有,症状主要集中在鼻子(有慢性鼻炎的不在此类,有的人反复“感冒”几个月的,大部分是鼻炎),喷嚏、鼻塞、眼泪鼻涕一大把,2-3天后鼻涕变粘稠,伴咽痛,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很少发热,或者伴有轻度发热,头痛。有人会有 听力减退,如果出现黄鼻涕,证明继发细菌感染了,要加抗生素。 由于打喷嚏大部分是由于组胺等过敏因子所致,因此,这一类要选用含有抗过敏作用的感冒药,主要起效成分是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者苯海拉明,含有这一成分的感冒药主要有:感康、快克。儿童用药主要有:小儿速效感冒颗粒。用药要早,眼看要发起来了就要用。 鼻子酸,鼻涕流不止为普通感冒 2、急性病毒性咽喉炎 病因是balabala一堆病毒,这些病毒我都知道,但是我低调,我不说。 咽炎时表现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较少咳嗽,咽痛不明显,如果出现了吞咽疼痛,长提示细菌感染了,有时候有发热,乏力,有时候还会合并眼结膜炎。下巴颏有时候会摸到疼痛肿大的淋巴结。喉炎特点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疼痛,有时候一夜睡醒就失声了。有时候伴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也能摸到肿大有疼痛的淋巴结。 这种感冒最关键是止痛缓解症状,起效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主要药物有:康必得,泰诺,白加黑;快克和感康也可以。 咽喉炎的表情和这位歪国大姐一模一样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又是病毒引起的,所以病毒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罪魁祸首。 这个是宝宝容易得的感冒,大人较少,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吞咽困难,精神萎靡和惊厥等,多于夏天发作,张开嘴巴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小舌头)、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症状比较吓人,但大部分可以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以及对症治疗,降低体温,防止抽搐很重要,抗病毒可试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口服或静脉点滴,口腔局部喷利巴韦林气雾剂。部分中药制剂如双黄连、板蓝根、清咽冲剂等清热解毒药品也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退热可以使用温水擦浴等方法物理退热,同时可以使用小儿速效感冒颗粒解热治疗。 4、咽结膜炎 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有发热(38.5~40°C)、咽痛、畏光、流泪,体检可见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幼儿园、学校可造成流行),游泳者易于传播。 眼睛红红的,发热,咽喉痛, 治疗上: (1)局部冷敷和使用血管收缩剂,可减轻症状。 (2)抗病毒药物:急性期可使用滴眼液,以抑制病毒复制,如0.1%疱疹净、0.1%三氮唑苷、4%吗啉双胍等,每小时1次。 (3)抗生素眼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 (4)对症治疗:发热要进行退热治疗,尤其是高热时要防治抽搐。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这次有细菌感染引起,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其他还有一堆细菌,我都知道,我依旧低调。 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细菌性扁桃体炎咽痛发热剧烈 治疗:1、选用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症状不严重时,可口服。 2、发热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3、局部扁桃体可以局部涂抹杀菌药物,也可喷注药物止痛减轻症状。 注意事项 一般感冒都有自愈性,治疗后大部分很快会好转,如果迁延不愈需要排除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尤其是咳出大量黄痰时,要注意合并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的可能性。必要时检查血常规,胸片等级检查。一直不好,不要撑着,有些疾病和感冒症状一模一样,但是要严重得多。

胡洋 2017-03-07阅读量3.0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请描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症状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一、普通感冒(commoncold)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根据病毒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 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常有声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增强,但无肺浸润阴影。流感病毒或冠状病毒急性支气管炎常发生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三、疱疹性咽峡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d,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頜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检查        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 治疗        一、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黄素滴鼻。         二、抗菌药物治疗         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吗啉胍(ABOB)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疗效。阿糖腺苷对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选择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对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疗效。近年发现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有力的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简称poly l:C)可使人体产生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三、中医治疗         采用中成药或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上呼吸道感染有其独到之处。 预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注意预防,避免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病人可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疾病。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平时应做到: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保持双手清洁,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4、不应共用毛巾         5、进食时,应用公匙和公筷。        6、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7、如有呼吸道感染病征,应尽早找医生诊治,并应遵从指示,包括适当服用处方药物及充份休息。

曾海 2017-01-02阅读量1.1万

手足口病是什么?

病请描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病因        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检查        常规检查:末梢血白细胞数减低或正常;尿、便一般无异常。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大规模流行时,尤其是口腔、手足部位的典型皮疹分布特点。诊断不困难。 鉴别诊断        散在发生时,须与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单纯疱疹性口炎        四季均可发病,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散发病例为主。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及溃疡。但没有手、足部疱疹疹。        2.疱疹性咽颊炎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患儿发热、咽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前部、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龈。不典型的患儿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龚小军 2016-11-07阅读量9276

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科普

病请描述: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扁桃体、喉部感染的总称,简称上感。是小儿时期常见疾病。如果感染很明显地局限于上述某一部位,又分别命名为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病因           病毒感染的占90%。主要包括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另10%主要为细菌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低下的小儿易患上感。    症状           病原体感染后约7天发病。轻症患者仅有鼻塞、流涕、轻咳、咽部不适、不发热或低热,整个病程3~5天。重症患儿上述症状加重,高热达40摄氏度以上,甚至在高热初期出现高热惊厥,头颈疼痛、周身肌肉关节酸痛、嗜睡、烦躁、咳嗽频繁、咽部肿痛影响吞咽、食欲不振。少数是患儿可有呕吐,腹泻,腹痛。查体仅能发现咽、扁桃体红肿,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检查心、肺、腹均无阳性发现。           一些病毒性上感可以出现各种形状的皮疹,另一些病毒可以有特殊的表现。例如柯萨奇A组病毒易发于夏秋季,除一般上感症状外,咽部充血明显,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小米粒或绿豆大小疱疹,疱疹破溃后局部形成小溃疡,剧烈疼痛使小儿不敢进食进水。病程约一周,临床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另有一种上感,临床上诊断为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7型引起,常发生于春夏季。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咽部刺痛、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形成一种特殊面容。病程约7~10天左右。    治疗           1、患病后注意休息,居室要保持有一定湿度的清新空气。多饮水,吃清淡并富有营养的饮食。           2、对症处理:高热服退热药;鼻塞可用0.5%新霉素—麻黄素点鼻;咽痛可服口含片。        3、抗病毒药物有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可口服,滴鼻或静点。重症病人或怀疑为细菌感染出现并发症,可使用相应抗生素治疗,常见药物为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或罗力得),第一代孢菌素等治疗。           4、中医药治疗:尤对病毒感染可以取得良好疗效,可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对症给药。 预防           增强体质是预防上感的关键。           1、平时注意体育锻炼,经常到户外活动,加强耐寒锻炼,如经常用凉洗脸等,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或用醋熏蒸,减少病菌。           3、家庭成员患感冒时,应与小儿隔离。流行季节不带小儿到人多的场所。           4、平时不宜穿衣过多,随气温变化和幼儿活动情况及时穿脱衣服,出汗时应及时擦干,防止过热或受凉诱发疾病。           5、注意小儿营养和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武万水 2016-11-05阅读量1.3万

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和家庭护理

病请描述:        应家长的要求,我把这次讲座的临时讲义放在此请大家参考和批评指正。 一、呼吸道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RTI)是指喉部以上,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亦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名词诊断,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ARTI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呼吸道组成及特点:        1. 鼻和鼻窦;        2. 咽:鼻咽、口咽、喉咽           腺样体(咽扁桃体)           扁桃体           耳咽管        3. 喉        4.气管支气管        5. 肺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原(入侵的病原体的种类、数量及毒性):        1.病毒  为主,可占原发性ARI的90%以上        2.细菌  仅为原发性ARI的10%左右        3.支原体        4.原孢子虫等。        注意: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混合感染。 常见病毒: Ø鼻病毒:常见,感染症状局限于上呼吸道 Ø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常引起鼻咽部炎症 Ø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主要引起上感,也可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Ø副流感病毒:分四型。 Ø呼吸道合胞病毒:仅有一型,对婴幼儿呼吸道有强致病力,可引起小流行。1岁以内婴儿约75%左右发生毛细支气管炎,30%左右致喉、气管、支气管及肺炎等。2岁以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减少。5岁以后仅表现为轻型上感,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Ø腺病毒:41种血清型。可致轻重不同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咽炎、咽结合膜炎、滤泡性结膜炎。 常见细菌: Ø入侵上呼吸道的细菌大多属于B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 Ø其中链球菌往往引起原发性咽炎。 Ø卡他奈瑟氏球菌是鼻咽部常见菌群之一在呼吸道可发展为致病菌感染,且有增多趋势。但次于肺链和流杆。 二、宿主:(人体自身的防御功能): Ø营养不良 Ø缺乏段锻炼和过度疲劳 Ø过敏体质 Ø特别是在消化不良、佝偻病以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症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此类感染往往出现严重症状。 三、环境因素: Ø气候变化: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 Ø居住拥挤: Ø大气污染: Ø被动吸烟: 流行病学:        全年发生、冬春较多        幼儿期发病最多        小于5岁儿平均每年4-6次/人,学龄儿童逐渐减少        传播:一般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偶尔通过肠道,可流行或散发。        传染期:轻症只限于最初几天,重症则较长,继发细菌感染后则更延长。        免疫力:人体对上述病毒的免疫力一般较短,仅1-2月或稍长,但也有长达数年者。 临床表现:        轻重程度相差很大,年长儿轻、婴幼儿期重; 1.潜伏期:多为2-3天或稍久; 2.轻症: Ø    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涕、鼻塞、喷嚏,流泪、轻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 Ø    如感染涉及鼻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或增生,有时淋巴结可轻微肿大 Ø    发热可持续2-3天,甚至1周 Ø    在婴幼儿常易引起呕吐和腹泻。    3.重症:        体温可达30-40度或更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乏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可因鼻咽部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        咽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时称为疱疹性咽峡炎;        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疱性脓性渗出物,咽部和全身性症状加重,鼻咽部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稠厚,颌下淋巴结明显肿大,有压痛;        如果病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为严重。        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 4. 急性扁桃体炎        病毒所致者:        链球菌所致者: 临床表现: 病程: 轻型:发热1-2天至5-6日不等; 较重者:高热可达1-2周,偶有长期低热达数周者。 并发症:        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特别在婴幼儿期更多见。 1.感染自鼻咽部蔓延至附近器官:结膜炎、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和颈淋巴结炎,还有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上颌骨骨髓炎、支气管炎、肺炎亦不少见。 2.病原经血液循环播散全身,细菌感染并发败血症可导致化脓性病灶。 3.由于感染和变态反应对机体的影响,可发生风湿热、肾炎、肝炎、心肌炎、紫癜、类风湿病及其他结缔组织病。 预后:        全身症状如精神、食欲等,常较体温和白细胞数更为重要。        如饮食、精神如常者多预后良好;精神萎靡、多睡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者,应加警惕。 预防: 1.积极锻炼、增强体质:      开窗睡眠      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 2.讲卫生,避免发病诱因        穿衣过多过少,室温过高过低,天气骤变,环境污染、被动吸烟。 3.避免交叉感染        洗手、室内通风、避免病人与健康儿童接触; 4.药物预防:        卡慢舒、左旋咪唑、黄芪、中药; 5.注射疫苗。        上感儿的家庭护理: 治疗原则:        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重视一般护理和支持治疗。 护理: Ø发热时饮食:流食半流食,多饮水;吃奶婴儿应少量多次喂奶 Ø室温宜恒定,保持一定湿度,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 Ø为了减轻咽痛及颈淋巴结疼痛,年长儿可冷敷或热敷; Ø鼻咽部分泌物过多时,可采用俯卧位 Ø适当补充维生素B、C。 高热时: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 Ø头部冷敷:减轻头痛 Ø乙醇拭浴:拍拭上下肢及背部,尤其腋下及腹股沟等。避开胸、腹、颈部 Ø温水擦拭: 上感儿的家庭护理: 高热惊厥时家庭处理:        1.好发年龄:        2.发作时的处理:        3.预防及随访: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                是指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呼吸道感染。 RRTI的病因: 一、病原体 二、机体因素        1.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的防御功能不完善;        2.小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 三、疾病因素        1.营养不良;        2.佝偻病;        3.微量元素锌和维生素A缺乏;        4.治疗不当: 四、环境因素        1.气候变化        2.环境污染        3.被动吸烟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病        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        每个儿童平均每年患2-3次腹泻        主要死因:脱水和电介质紊乱 病因分类:        感染性腹泻病;        霍乱        痢疾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亦称肠炎)        非感染性腹泻病        食饵性腹泻        症状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其他腹泻 流行病学: 1.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        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和食物,直接接触有病原体的粪便等。        有关危险因素:人工喂养,室温保持食物时间过长,水源污染,粪便处理不当等。 2.患儿本身易感因素:        没有坚持母乳喂养、营养不良、病毒感染--暂时性免疫功能低下。 3.年龄特点:绝大多数为2岁以下的小儿,高发人群6-11月婴儿。        因为: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水平下降,自身产生的抗体少;        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容易被污染等。 4.季节特点:一般细菌性感染――夏季;        病毒性――秋季        迁延性腹泻多随着急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而发生。 流行特点:常见可造成流行的病原体:霍乱弧菌、志贺痢疾杆菌等,流行时多有季节性和区域性。 临床分类: 定义:24小时内有3次或3次以上不成形或稀水样便,但需结合平常的排便情况、婴儿食物等。 临床分类 1、急性水样便腹泻: 急性起病,病程14日以内,每日多次水样便,无脓血,可伴呕吐和发热。 后果:很快脱水,甚至死亡。           进食少,丢失增多--营养不良 病原: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产毒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和沙门菌属等。 2、痢疾:        指有脓血便的腹泻,可伴有发热、食欲差,体重迅速减轻,肠粘膜受损。 病原:主要是志贺痢疾杆菌,其次空肠弯曲菌。 治疗:及时抗炎 注意:中毒性菌痢:因细菌内毒素入血==全身小动脉痉挛、微循环障碍,表现为高热、休克、惊厥等中毒症状,而往往在发病后24-36小时后才出现脓血便--诊断困难。 3、迁延性腹泻起病可能为急性水样便或痢疾,但病程大于2周,有明显体重下降。 病原:entero-aggregative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隐孢子虫。 4、慢性腹泻        经常发作或持续很长时间的腹泻(一般大于2月),并且一般不是感染造成的,而是由于一些食物或一些遗传代谢病引起。 小儿腹泻的治疗: 1判断脱水 2 纠正脱水和电介质紊乱: 2.1 方案一:        适用于有腹泻而无脱水的患者家庭治疗。 1 纠正脱水和电介质紊乱—方案1 1)腹泻一开始就要给予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防脱水:        米汤加盐溶液:米汤500ml+细盐1.75g(一平啤酒平盖的一半)。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糖盐水:白开水500ml+蔗糖10g(2小勺)+细盐1.75克(一平啤酒平盖的一半)。随时口服;        ORS溶液:每腹泻1次给服ORS   50-100ml。(ORS液为2/3张液体对预防脱水张力过高,应注意另外适当补充白开水)。 2) 足够的饮食以预防营养不良        可进食平时习惯的饮食,只要有食欲可鼓励其进食。        腹泻病人禁食是有害的。不用担心饮食不能被消化吸收。 3)密切观察病情        如在治疗3天内临床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应立即去看医生 2.2 方案二:        适用于有些脱水的患者(即轻-中度脱水),此类脱水约占90%。        完全可用ORS液纠正脱水,既经济又方便,效果也很好。 1)纠正脱水        最初4小时ORS液量:75(ml)X 体重(kg)=ORS用量(ml)        4小时后再评估一下脱水症状,如脱水纠正,即可回家采用家庭口服补液,如方案一;        如仍有些脱水,则按方案二,再给一份ORS液纠正脱水。 2)继续饮食: 2.3 方案三: 1)纠正脱水: 2)补钾:见尿才补        重度脱水一般采用10%KCL        每日200-300mg /kg ,分3-4次口服或配成0.15-0.2%的浓度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 3)补钙        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可口服钙0.5g/次3/日。        若出现手足搐弱症,立即给予0.1%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缓滴。 4)一旦患儿能饮水,应尽量改用ORS液。        补液6-7小时后重新评价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一二或三继续治疗。 3 药物治疗:        急性水样便腹泻:不用抗生素,液体疗法患者可以自愈。        采用中药或肠粘膜保护剂治疗可加快痊愈。        黏液脓血便儿(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难治性腹泻: 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特点:        发病年龄小,多见于<3月小婴儿;        病程>2周;        合并有营养不良与生长发育障碍;        一般治疗无效;        预后严重、病死率高。 难治性腹泻的病因        宿主因素:年龄<1岁;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        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弧菌和病毒不引起迁延性腹泻,余导致腹泻的其他病原均可引起。        我国迁延性腹泻病原分离率低,主要是肠道消化功能没有恢复。        没获得病原前,最好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 肠粘膜继续损害:       微生物侵犯,双糖吸收障碍(尤其是乳糖)和蛋白过敏。 粘膜修复迟缓: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延缓粘膜修复;       微量元素锌、铁、维生素A、B12、叶酸缺乏。 厌食症 厌食症的病因: 1.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急慢性感染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胃肠动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受重视。 2.药物影响:        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从而导致厌食(如红霉素、磺胺类);        几乎所以抗生素长期应用均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调,造成腹胀、恶心和厌食;        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 3.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 Ø锌缺乏 Ø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气候影响        如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减少等。 5.喂养不当:        当前最突出的病因,城市尤为明显。        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        影响胃排空、血糖下降(正常儿每隔3-4小时胃内容物要排空、血糖下降,产生食欲) 6.神经性厌食:        仅指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 厌食症的诊断: Ø   询问病史(疾病、服药、饮食习惯、不良精神刺激等等)。 Ø   体格检查与评价。 Ø   必要时化验。        是否为厌食症? 厌食症的治疗: 1.合理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 合理添加辅食        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Ø   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集中吃些糕点和糖果 Ø  家长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荤素搭配,不要偏食。 Ø  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因种种原因,即使有几次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胁恐吓或/和乞求小儿进食。一顿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顿饿了自然会吃。 3.积极治疗原发病; 4.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5.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如补充锌剂; 6.助消化剂  口服胃酶合剂、酵母片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7.胃动力药   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 8.激素疗法。顽固性厌食可考虑应用强的松、胰岛素等。 厌食症的治疗 9.针灸与捏脊疗法 10.中医治疗 蛲虫病        由于蛲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        临床上以夜间阴部和肛门附近瘙痒为主要特征。        易在家庭、幼儿园及小学校等集体儿童机构中发生流行 蛲虫生活史:        感染期虫卵经口食入        在小肠内经消化液作用卵孵出幼虫        幼虫向下移行到小肠下段蜕变成成虫,成虫寄生于回盲部        夜间雌虫移行至肛周排卵(6小时即可发育成感染期虫卵) 传播途径:        肛门-手-口传播(自体感染) 蛲虫病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因雌虫在肛门周围移行、产卵,刺激局部皮肤,引起会阴瘙痒,尤其以夜间为甚。奇痒影响患儿睡眠,小儿可于夜间突发惊哭,反复哭闹。睡眠不足使患儿心情烦躁、焦虑不安,食欲减退,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咬指甲、精神易激动、心情怪癖等心理行为偏异或发生遗尿。亦可因局部皮肤被搔破而发生皮炎。        蛲虫可钻入阑尾,引起急、慢性阑尾炎,甚至发生穿孔。        雌虫亦可钻入女性尿道,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刺激症状,亦可伴发尿道炎症。也能侵入阴道、输卵管引起阴唇炎、阴道炎、输卵管炎。        若侵入腹腔,则可引起腹膜炎,也能在上述相应部位形成脓肿和肉芽肿。        蛲虫在肠内寄生的机械性刺激,及有时能钻入肠黏膜,甚至可达外肌肉层,临床也可见肠胃激惹现象,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感染较轻,也可无明显症状。 蛲虫病的诊断:        小儿夜寐不安、夜惊、或主诉肛门周围瘙痒,        尤其注意托幼机构的儿童,同班级和家庭有类似患者。        由于蛲虫一般不在肠内产卵,粪便中不易查到虫卵。        家长在患儿熟睡后2-3小时,拨开臀部,仔细检查肛门周围皱襞处,可查见乳白色线头样小虫在爬动,即为蛲虫雌虫。        在肛周查到虫卵也可确诊-透明胶纸法。一般应查3次。 蛲虫病的治疗:        驱虫药物: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复方阿苯达唑,        局部疗法:便后和睡前用温水洗肛门,再用2%的白降汞软膏或10%的氧化锌软膏涂于肛周,或将蛲虫软膏通过细管挤入肛门少许,以达到止痒及减少自身感染的目的。        易互相传播,重复感染,预防为主,重视宣传教育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牛杰 2016-06-30阅读量9124

当高考遭遇疱疹性咽峡炎

病请描述:        今日,高考落下帷幕。        在各种关于高考的吐槽和段子中发酵中,不免勾起黄医生口碎的心心念念……        那还是写作文“父辈”的时候,(童鞋们可以百度一下,就可推算黄医生从医多久),本人背飕飕的凉,头阵阵的晕,那时高考还在流火的七月,完了,发热了。        撑过了下午的考试,赶去医院一看:满嘴都是疱——疱疹性咽峡炎!那时小县城能给予的医疗措施是挂水,热依然不退,靠着退热药和挂水捱过了余下的考试。结果可想而知,粉丝们应该庆幸,若没有疱疹性咽峡炎,就没有干苦逼儿科又乐于把玩文字的黄医生了。        疱疹性咽峡炎致使我错过了高中毕业狂欢!        致使我入行儿科并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儿科!        致使我现在每个工作日都要碰上疱疹性咽峡炎!        经过以上铺垫,接下来有必要科普下疱疹性咽峡炎。        病因:由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等引起)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此处省略2000字。宝爸宝妈听着费劲,黄医生也懒得讲。        高发季节:夏秋季        传播途径:以胃肠道或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为主        有何症状:发热  咽痛  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        怎样会好:此类病毒无特效药,可以自愈。请多喝水,适时使用退热药。        何时就医:持续高热不退,呕吐、头痛、精神萎靡,手抖等症状。        如何避免:高发季节少去公共场所,勤洗手。        病程:1-2周。        本病和手足口病是同一类病毒引起的,注意观察孩子的手、足和臀部!

黄剑峰 2016-06-18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