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眼科 > 散光 > 内容

散光内容

不远万里回国“摘...

病请描述:近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因此,很多近视人群选择通过近视手术摘掉眼镜,摆脱近视烦恼。而作为目前近视手术领域“天花板”一样的存在,ICL人工晶体植入术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应先生和沈女士是一对夫妻,两人常年在中东国家工作,将近二三十年的近视史,让他们摘镜的渴望达到了顶峰。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接受了近视手术,夫妻两人也都跃跃欲试,之所以迟迟未行动,主要有几点原因,“平时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很难抽出时间,加上国外就医很麻烦,排队耗时耗力,非母语沟通费劲,远不如国内方便。毕竟是在眼睛上动手术,还是要选择一家安全、正规、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这个事情得慎重考虑。”沈女士解释道。因为有亲人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工作,而太学眼科和第一医院眼科中心互为技术协作关系,应先生和沈女士对宁波太学眼科和余威德主任也有所了解,多重考虑下,沈女士决定先回国到太学眼科做个检查,而她的弟弟陪同到院也顺便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沈女士右眼近视900度,左眼近视1000度。她的弟弟沈先生右眼近视550度,左眼近视575度,同时查出眼底有变性灶,需要先做眼底激光治疗。结合宁波市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余威德的建议和自身情况,沈女士最终选择了ICL晶体植入术。术后第一天,沈女士的双眼视力就达到了1.0+,而经过一个月的恢复和稳定,她的双眼视力则达到了1.2,沈女士的丈夫应先生在她手术一周后立即回国,到家第二天就到院初查,第四天就完成手术。术前他右眼650度近视加200度散光,左眼850度近视,术后双眼视力也都恢复到了1.0。紧接着,在做完眼底激光治疗2周后,沈女士的弟弟沈先生也顺利接受了该手术,目前术后一周,视力也到了1.2。在最近的一次复查中,重返清晰视界的三人激动万分,拉着余威德主任连连道谢。“近视这么多年了,真不敢相信还有看得这么清楚的一天,摘掉了眼镜,感觉人都轻松了很多!真的非常感谢余主任!”目前近视手术主要分为两大类——近视激光手术和ICL晶体植入术,他们的手术原理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都能有效地矫正患者的裸眼视力。近视激光手术属于“近视手术中的减法”,不论是全飞秒近视手术,还是AI精雕个性化微飞秒近视手术,都是通过激光雕琢改变角膜形态,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近视激光手术对角膜厚度要求比较高,可以矫正1200度以下近视、600度以内散光。ICL晶体植入术属于“近视手术中的加法”。它不改变角膜形态,在虹膜和晶状体之间植入又薄又柔软的镜片来矫正视力。ICL晶体植入对角膜厚度没有要求,可以矫正1800度以内近视、600度以内散光,对近视度数高、角膜厚度薄者尤为合适。ICL不切削角膜,具有“可逆”性,未来需要做其他眼部手术,镜片可以取出。如今,沈女士夫妇已经出国重返工作岗位,相信清晰的视力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改善,让他们往后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美好!

余威德 2023-10-24阅读量243

控制近视怎么选?OK镜还是离...

病请描述:如今,用于青少年近视矫正的产品大致分为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两种,隐形眼镜中具有”矫正+防控”双重作用的又包括角膜塑形镜(OK镜)和离焦软镜。 那么,OK镜(角膜塑形镜)和离焦软镜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夜间睡眠时配戴,通过机械压迫、镜片移动按摩及泪液的液压等物理作用来压平角膜中央形状,从而暂时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可逆性非手术物理矫形治疗方法,同时可获得一定的减缓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目前在青少年及儿童使用比较广泛。 OK镜的优点 1.方便性 晚上睡眠时戴镜8-10小时,早上摘下镜片,即有清晰的裸眼视力,无需配戴其他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 2.可逆性 在矫正完成后,如想终止配戴OK镜,则通过停戴一定的时间,角膜即可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不影响后续的近视矫正,如戴眼镜或者激光治疗。 3.治疗性 能够抑制眼轴快速增长,降低孩子将来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同时可降低高度近视导致的视网膜脱落等致盲眼疾的风险。控制效果在50%-70%,是目前近视防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OK镜的不足 1.局限性 受配戴者眼部基础条件影响,近视75~600度,散光小于200度,角膜曲率在39.00D~48.00D之间。 2.依从性 对于配戴者卫生条件,戴镜操作以及护理要求较高,并且复查时间要求严格。 3.使用寿命 OK镜属于高精密易损物品,推荐每年更换,最长使用周期不得超过1.5年。 什么是离焦软镜? 离焦软镜(又称多焦软镜),全称是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是利用光学离焦原理,延缓近视度数增加的日戴型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国外,多焦软镜用于近视控制已有数年时间。有研究统计,2021年,在美国市场,用于近视控制的接触镜中离焦软镜占比高达72%。[2]离焦软镜的设计也是基于光学离焦理论,光线通过镜片的矫正区,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焦点;光线通过治疗区,聚焦在视网膜前,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以此达到控制眼轴增长的目的。[1]  网络阅读推荐: 国内唯一高透氧近视控制离焦软镜登陆志汇眼科 现临床上常用的离焦软镜有同心双焦和渐进多焦2种设计。 1.同心双焦 同心双焦软镜中央光学区为视远区域,旁周边环绕数个正附加屈光度的同心圆治疗区。(如:Misight) 2.渐进多焦 渐进多焦软镜中央区为远矫光学区,从中央至周边为近附加屈光度渐变式增加的治疗区。(如:安视美) 研究表明,两种不同设计的离焦软镜对近视屈光度及眼轴增长均有延缓作用。[1] 戴离焦软镜后的地形图同OK镜配戴摘镜后的地形图,离焦作用显著 离焦软镜有哪些优势? 1.舒适度好,基本无异物感,易于接受。 2.适用范围广:年龄无特殊限制,屈光度范围以及镜片基弧可配适的角膜曲率范围大。对于屈光度超过OK镜配适范围或者角膜曲率过于平坦而不适合配戴OK镜的孩子,离焦软镜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3护理方便:摘戴镜易操作,日抛型镜片,无需使用消毒护理产品。推荐阅读“控制近视的软性隐形眼镜—离焦软镜,如何才能正确佩戴?” 点击网络阅读推荐: 控制近视的离焦软镜,如何才能正确佩戴? 4.性价比高,日抛型镜片,耗损成本低。透氧率高,无特殊情况可全天配戴。 5.对于初高中学业压力较大,由于配戴OK镜睡眠时间不足而白天视力不佳的青少年,离焦软镜是较好的选择。 总结 无论是配戴OK镜还是离焦软镜,都需要定期进行复查,监测屈光度及眼轴的增长情况。 Tips-离焦软镜和OK镜的复查时间一致: 戴镜后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三个月、以后每三个月至少复查一次。 最后,孩子是适合配戴OK镜还是离焦软镜,还是需要进行具体的眼科检查,并且和验配医生沟通后再做出决定。 作者:志汇眼科 董晶晶 校审:于青

于青 2023-10-23阅读量606

控制近视怎么选?OK镜还是离...

病请描述:如今,用于青少年近视矫正的产品大致分为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两种,隐形眼镜中具有”矫正+防控”双重作用的又包括角膜塑形镜(OK镜)和离焦软镜。 那么,OK镜(角膜塑形镜)和离焦软镜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夜间睡眠时配戴,通过机械压迫、镜片移动按摩及泪液的液压等物理作用来压平角膜中央形状,从而暂时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可逆性非手术物理矫形治疗方法,同时可获得一定的减缓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目前在青少年及儿童使用比较广泛。 OK镜的优点 1.方便性 晚上睡眠时戴镜8-10小时,早上摘下镜片,即有清晰的裸眼视力,无需配戴其他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 2.可逆性 在矫正完成后,如想终止配戴OK镜,则通过停戴一定的时间,角膜即可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不影响后续的近视矫正,如戴眼镜或者激光治疗。 3.治疗性 能够抑制眼轴快速增长,降低孩子将来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同时可降低高度近视导致的视网膜脱落等致盲眼疾的风险。控制效果在50%-70%,是目前近视防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OK镜的不足 1.局限性 受配戴者眼部基础条件影响,近视75~600度,散光小于200度,角膜曲率在39.00D~48.00D之间。 2.依从性 对于配戴者卫生条件,戴镜操作以及护理要求较高,并且复查时间要求严格。 3.使用寿命 OK镜属于高精密易损物品,推荐每年更换,最长使用周期不得超过1.5年。 什么是离焦软镜? 离焦软镜(又称多焦软镜),全称是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是利用光学离焦原理,延缓近视度数增加的日戴型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国外,多焦软镜用于近视控制已有数年时间。有研究统计,2021年,在美国市场,用于近视控制的接触镜中离焦软镜占比高达72%。[2]离焦软镜的设计也是基于光学离焦理论,光线通过镜片的矫正区,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焦点;光线通过治疗区,聚焦在视网膜前,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以此达到控制眼轴增长的目的。[1]  阅读推荐,您可网络搜索志汇文章:国内唯一高透氧近视控制离焦软镜登陆志汇眼科 现临床上常用的离焦软镜有同心双焦和渐进多焦2种设计。 1.同心双焦 同心双焦软镜中央光学区为视远区域,旁周边环绕数个正附加屈光度的同心圆治疗区。(如:Misight) 2.渐进多焦 渐进多焦软镜中央区为远矫光学区,从中央至周边为近附加屈光度渐变式增加的治疗区。(如:安视美) 研究表明,两种不同设计的离焦软镜对近视屈光度及眼轴增长均有延缓作用。[1] 戴离焦软镜后的地形图同OK镜配戴摘镜后的地形图,离焦作用显著 离焦软镜有哪些优势? 1.舒适度好,基本无异物感,易于接受。 2.适用范围广:年龄无特殊限制,屈光度范围以及镜片基弧可配适的角膜曲率范围大。对于屈光度超过OK镜配适范围或者角膜曲率过于平坦而不适合配戴OK镜的孩子,离焦软镜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3.护理方便:摘戴镜易操作,日抛型镜片,无需使用消毒护理产品。推荐阅读“控制近视的软性隐形眼镜—离焦软镜,如何才能正确佩戴?” 阅读推荐,您可网络搜索志汇文章:控制近视的离焦软镜,如何才能正确佩戴? 4.性价比高,日抛型镜片,耗损成本低。透氧率高,无特殊情况可全天配戴。 5.对于初高中学业压力较大,由于配戴OK镜睡眠时间不足而白天视力不佳的青少年,离焦软镜是较好的选择。 总结 无论是配戴OK镜还是离焦软镜,都需要定期进行复查,监测屈光度及眼轴的增长情况。 Tips-离焦软镜和OK镜的复查时间一致: 戴镜后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三个月、以后每三个月至少复查一次。 最后,孩子是适合配戴OK镜还是离焦软镜,还是需要进行具体的眼科检查,并且和验配医生沟通后再做出决定。 作者:志汇眼科 董晶晶 校审:于青

于青 2023-10-23阅读量744

一图读懂近视防控3期管理

病请描述: 这是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版的内容浓缩,该文章由国内几十家知名眼科医院上百位眼科专家共同起草,文章把近视管理分成3期5个阶段。 第一期:远视储备期。包括0~6岁儿童,具体是指远视储备>0.75D(75度),这个阶段距离近视还有一定“保护期”,更多的需要关注远视、散光、斜视和弱视,一般3~4岁可以做视力检查,建立视光发育档案,开始监测眼轴和眼球生长发育曲线。 第二期:近视前期。主要指远视储备低于正常值但近视度数低于50度的阶段。正常标准定义为6岁75度,7~8岁50度,9~10岁25度,如果孩子远视储备低于上述数值,就进入近视前期管理,这个阶段需要增加户外活动、改善用眼习惯,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增加低浓度阿托品、离焦框架眼镜、拉远镜、雾视屏、高浓度DHA鱼油等干预手段,每三个月定期复查非常重要,这是决战近视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三期就是近视期。根据近视度数和进展可以分成3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进展性近视,指每年度数增加大于50度,基本涵盖所有青少年儿童,18岁之前如果不进行医学干预,基本都会快速进展。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光学治疗和环境干预,阿托品、ok镜、离焦眼镜、离焦软镜都是不错的选择,建议选择一家专业机构,按时复查,建立眼轴和度数发育档案,严控进展为高度近视。 2. 第二阶段是非进展性近视,包括少部分度数稳定的青少年和大部分成年人,每年度数进展小于50度。可以采用常规框架眼镜、隐形眼镜以及近视矫治手术等。 3. 第三阶段是高度近视及病理性近视的健康管理。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同时伴有持续进展且眼底有相关退行性改变的人群。重点关注眼底健康,需要定期随访。

于青 2023-10-23阅读量374

【诊间故事汇】同时患有近视、...

病请描述:前段时间门诊遇到一个小女孩患者,8岁,左眼远视内斜和弱视,在外院戴镜训练治疗了两年,弱视有好转,但右眼出现了近视和散光,到我院来寻求帮助。 快速散瞳验光显示右眼近视250度,左眼远视175度,两眼还分别有100度左右的散光,左眼矫正视力只能看到0.6,说明还有弱视,同时,右眼内斜(有点斗鸡),真是一个人把所有的眼睛问题全得了!这种情况需要阿托品慢速散瞳才好确认,开了一支1%阿托品凝胶,回去散瞳一周,下次重新验光。 一周后散瞳显示右眼依然近视250度,左眼远视有300度,而且散瞳后内斜消失,说明是调节过度引起的斜视。和家长商量之后,决定右眼给予ok镜控制近视度数,同时再验配一副框架眼镜矫正左眼远视散光还有斜视弱视,处方如下: 孩子晚上右眼佩戴ok镜,白天戴框架眼镜,同时需要每天遮盖右眼2~4小时,强化左眼(弱视眼)的训练,严格每三个月复查。 随访半年,眼轴控制良好,弱视眼的视力也有提升! 案例总结:这是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同时出现近视、远视、散光、斜视、弱视的复杂病历,可以看到孩子两只眼睛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3.87和21.76,相差了2个毫米,一只近视250,一只远视300,一正一负相差550度,这种情况叫做屈光参差,正常情况下两只眼睛相差250度以上就没办法用框架眼镜矫正,所以这个孩子只能先用ok镜处理右眼的近视,然后再用框架眼镜解决远视散光,孩子晚上戴ok镜控制近视,白天再戴框架眼镜治疗弱视,还需要每天遮盖键眼(右眼)2~4小时,做视觉训练,希望达到的效果就是右眼近视不再加深,左眼弱视恢复,同时两只眼睛的立体视觉建立,最终能和所有正常孩子一样健康生活!

于青 2023-09-19阅读量402

【视光冷知识】巩膜镜的验配原...

病请描述:本期导言 巩膜镜的验配原则和摘戴方法 ——— 国外医生验配巩膜镜,有时候会采用眼模压法,就是在眼表麻醉的情况下做出眼睛前表面的轮廓模具,然后再根据眼模订制巩膜镜,这种方式虽然不用试戴片,但过程复杂,对眼睛的侵入性较强,已经慢慢被试戴片法取代。今天我们就重点讲一下试戴片法验配巩膜镜的原则。 这个患者15mm弦长下的角膜矢高3718μm (拍摄设备:视微影像OCT VGS,下同) 巩膜镜的验配主要依据矢高的概念进行,角膜k值在巩膜镜验配过程中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可以先行测量或者计算巩膜镜同等弦长下的角膜矢高。而镜片的矢高会受直径、弧度、角膜非球面性以及巩膜前表面形状的影响。由于在临床不容易测得巩膜前表面形状,所以无法计算实际的矢深,除非使用像OCT这类测量范围更广的设备。 但若使用试戴片验配法,佩戴适当的试戴片并搭配基本的眼前表面角膜地形图,在临床上也能凭经验达到良好的配适。 验配巩膜镜一般需要经过5个方面的评估,包括: 1.确定镜片总直径和光学区直径 2.评估角膜中心和角膜缘区镜下泪液层厚度。 3.评估定位区配适 4.确认镜片边翘 5.确认是否需要散光设计 以上五个方面并不需要特定的先后顺序,可以依照验配者的个人习惯。但需要先确定好配适之后才能通过戴镜验光确定最后定制的光度。接下来我们按照上文顺序逐一展开。 1# 关于直径 确定镜片直径是验配巩膜镜时最基本的步骤。但直径的选择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验配者的偏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有许多独立变量需要考虑,比如希望有更多的泪液储存空间、希望让镜片完全不要接触到脆弱的角膜上皮或者角膜明显不规则、失深不一致等情况,都需要较大直径的镜片,这种情况定位区与眼球接触的范围也较宽,可以减缓局部承受的压力并提高配戴舒适度。 小直径的镜片通常会有更多“沉降”,比较贴近结膜,镜片滑动量与大直径巩膜片相比可能会更小,但在使用操作上更简单,不一定需要在镜片中填充生理盐水,也不太容易产生镜下气泡。对于角膜相对正常的眼睛而言,小直径的巩膜片会是比较好的选择,视力也会比较理想。 直径较大的巩膜片造成偏位的机率反而更高,这点和角膜镜片是不同的,因为大多数人的巩膜鼻侧曲率半径较平,使镜片较容易偏向颞侧。此时将镜片换成直径较小的巩膜片也许能够解决偏位的问题。另外,在使用直径非常大的巩膜片时,角膜缘和内直肌之间的空间可能会变得很小。 2# 镜片下泪液厚度 角膜和镜片之间的泪液量应为多少,并没有确定的标准。不过最少应留有100微米是目前比较建议的。然而在某些研究也曾见过只留下约20~30微米的泪液厚度。对于真正的巩膜片200~300微米的泪液厚度已被视为相当足够。 理想的矢深根据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圆锥角膜患者所需要的矢深会比角膜移植术后的患者高。但若是中央圆锥角膜或是乳突状圆锥角膜的患者可能只需要用标准矢深来验配即可。而眼表患有疾病的患者则常需要较高的矢深。 在实际验配时,常以佩戴者的角膜厚度做为评估基准,使用裂隙灯高倍率高光强平行六面体斜照法,估测镜下泪液层和角膜厚度的比例。如下图: 有些制造商可针对不同验配对象,提供不同的试片组(范围从LASIK术后专用、RK术后专用、角膜移植术后专用到正常角膜及角膜隆起等)。还有些厂商利用角膜K值来预测应选择的第一片试片矢深,对于比较陡的角膜(如:圆锥角膜)则使用矢深较高的试片;对于较平的角膜(比如角膜移植后或屈光手术后)建议以最低矢深的试片来进行初步评估。 因为镜片与角膜之间的空隙为泪液储存区,所以在戴镜片时,需要先在镜片凹面注满生理盐水。又因为巩膜镜片的泪液交换比较微弱,所以可以直接把荧光素钠滴在生理盐水中,这样在评估的时候可以观察到绿色均匀的分布。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到,人眼可以观察到的荧光染色厚度约为20微米。也就是说观察荧光图时,呈现黑色的区域,不一定是镜片完全接触到角膜。 由于结膜结构疏松而且可以相对巩膜自由移动,镜片在戴入眼睛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沉降”, 所以需设定配戴一段时间后再评估,但时间的长短却有很高的个体差异。可以是戴上镜片后的20-30分钟,也可以更久一些。 若使用较大直径的巩膜片时观察到角膜接触,代表该镜片的矢深过小,接触的范围越大,代表需要增加更多矢深。相反,在评估时观察到镜片下有气泡(但并非因为镜片配戴不当造成)表示镜片与角膜之间的空隙过大。上述这两种情况通过荧光染色就可简单观察。接触面积及气泡的大小也可当作评估矢深差距的线索。较大的接触面积或是气泡,表示该试片的矢深与所需矢深差距越大,然而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配戴的方式不正确,则很有可能会让气泡进入镜片下,形成“假性气泡”,因此,正确的配戴方式是准确评估的先决条件。 在角膜形状严重不规则的案例中也比较容易出现气泡。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观察到小且会移动的气泡,只要不影响到瞳孔范围的状况下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大且静止不动的气泡则需调整镜片参数直到气泡消失。 若镜片与角膜间的泪液厚度超过500微米时,就算没有气泡产生,也有可能会降低视力表现并产生视觉干扰。 决定了角膜最高点所需要的镜片矢深后,也需调整其他区域镜片下的泪液厚度。在这个步骤中,镜片弧度是调整的重点。一开始建议选择比最平角膜K值稍微平一些的后光心曲率半径,通常可舒缓周边光学区及角膜缘区的压力,然而改变基弧也会连带改变镜片矢深,基弧变平会减少矢深。也就是说在改变基弧时,也许需要调整矢深来补偿基弧变化所造成的矢深变化。但是有很多制造商已经自动将需补偿的矢深计算进去(如:弧度改变时矢深固定)。 镜片的角膜缘区在验配时扮演了架桥的角色,镜片和角膜缘之间的泪液厚度足够,可确保巩膜片能够“架在”角膜上,不与眼睛表面过度接触。尤其角膜缘区是角膜干细胞所在处,负责产生新的上皮细胞,这些新的上皮细胞会分散到整个角膜,对于角膜健康十分重要。验配时尽量确保角膜缘区有100微米左右的空间,但这也要根据镜片的直径而定,不要压迫到角膜缘区域是很重要的。 若角膜缘区与镜片之间的泪液厚度过少,可能会使镜片在滑动时接触到角膜,而任何程度的角膜缘染色在配戴上都是不可接受的。 而对于角巩膜片而言,角膜缘区大多为定位区所在之处,所以较难避免接触。但仍须尽量使该区域所承受的压力降到最低。使用荧光染色观察时,确保最轻微的接触程度。 有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侧面来观察患者角膜的形态,看角膜和巩膜衔接的曲线,借此判断是使用低矢深、中矢深还是高矢深的试戴片。 3#  定位区的配适评估 定位区的配适与镜片和光学区之间的泪液厚度有极大的关连:定位区过陡会将整个镜片拱起,在镜片和角膜间形成更多空隙;定位区过平,不仅会造成中央角膜接触,也会使镜片定位区翘起,让配适评估更加困难。 目前在临床上没有办法使用仪器来客观判断镜片与巩膜是否吻合,只能利用裂隙灯以及OCT来观察。有些医生会先用裂隙灯或肉眼观察前表面的剖面图,来评估角巩膜轮廓,先让患者向下看,然后简单地观察眼前表面的形状。而有些医生则完全依赖试戴片来观察并评估该片的定位区是否与眼球表面相吻合。 大直径巩膜镜定位区匹配的状态 局部白化,局部定位偏紧 周边区下方观察到气泡(定位区过平) 大直径巩膜片结膜环状白化(定位区过紧) 定位区外缘观察到气泡(配适过平) 定位区所接触的范围是球结膜,如果定位区过度紧压结膜,结膜受压区域的血液将无法通过血管,使得镜片下的结膜血管白化(conjunctival blanching)。结膜白化的情形如果呈现环状或超过一个方向,表示比单一区域白化的问题更多。若呈现环状压迫,则需立即调整镜片配适;若为局部压迫,有时是可接受的。可让患者看不同方向,观察及评估结膜血管白化的影响。 这种结膜血管白化的压迫一般不会在取下镜片后造成染色,但可能会在被压迫区看到反射性充血,甚至会导致结膜印痕,长期结膜印痕有可能造成结膜肥大。 4# 镜片边缘 与角膜片相同,巩膜片也需要翘角帮助泪液循环。然而巩膜片的翘角不宜过高,以免影响配戴舒适度。虽然巩膜片在配戴时的滑动量非常小,但良好的边缘翘角,可让患者配戴起来更加健康。若镜片有些微滑动,就建议轻推镜片评估镜片翘角,这对于较大直径的巩膜片更为重要。 注:轻推(push-in)方式评估镜片边弧的松紧:利用下眼睑轻推镜片的边缘,感觉需要用多少的压力才可让泪液进入镜片底下来评估。如果需要使用较多力气,则代表边弧过紧;若不需要轻推即可让泪液进入,则代表边弧过平。 还有几种方式可以用来评估翘角是否理想:比如使用裂隙灯白光来观察翘角“下沉”在结膜中的程度及/或是否有翘起,若有翘起,在镜片边缘下方就会看到颜色较深的阴影。另外,使用荧光染色评估也是相当有用的方式,如同评估RGP的配适一样。也有一些验配师观察镜片边缘的泪新月评估翘角的高低。 取下镜片后仍能看到边弧过紧造成的印痕 过紧的边翘会让血管“断流” 5# 散光设计或其他非对称设计 前文已述,眼球的前表面经常是不对称的,某些区域更平某些区域更陡,巩膜镜的散光设计或不对称设计会做在定位区,光学区一般不做处理,除非需要,才会在镜片的前表面加散光度数。和散光设计的角膜镜片一样,巩膜镜片戴在眼中也会在几秒钟内自动旋转到合适位置。理论上一般人眼睛两个轴向之间的矢深差距可轻易地达到500微米。 评估散光设计的镜片与评估常规镜片的方法相同:定位区不能有过多压迫或翘起。如果镜片配适不佳,可更换矢深差距不同的试片评估,直到出现理想的配适。若配适良好,则进行戴镜验光。视力不佳时,可在前表面加入散光度数来改善视力,然后将镜片旋转的角度以“顺加逆减”补偿至处方中,与验配一般散光软镜镜片的操作相同。 验配指定象限式设计时,多数验配者依然采用试戴片评估所需的参数。每个象限镜片翘起的程度可利用裂隙灯光切片的方式,以角膜中心厚度当参考值来评估。因为镜片戴在眼睛时会自动找寻定位,所以如果只有一个象限需要调整,是不需要额外标识的。但事实上,这些镜片的移动量并不大,所以也可以在镜片上做个记号(像散光设计一样),让使用者在配戴时确认镜片方位直接戴上。如果要在镜片上做标记,就需要告诉制造商指定象限的位置。 巩膜镜片戴在眼中基本上不会有明显的镜片滑动。若观察到过多的滑动有可能代表配适不良。与角膜片不同,巩膜片的垂直滑动,并不会增加泪液循环,反而会增加异物感、降低配戴满意度。 定位区是决定镜片滑动的重要参数,绝对要避免此区的结膜白化。修改镜片边缘,对于镜片滑动不一定会有帮助,尤其当已经发现结膜白化时更是如此。若镜片与角膜中央之间的泪液厚度过少,镜片会因为被角膜中心顶起而使镜片像翘翘板一样滑动,导致异物感及偏位。有时镜片滑动的方向也与巩膜的不对称相关,镜片会沿着较平的子午线来回滑动。更换为非旋转对称设计可以帮助镜片定位。 6# 巩膜镜的佩戴和摘取 巩膜镜片的摘戴方式和ok镜相似,可以徒手摘戴,也可以用吸棒,不过巩膜镜的吸棒最好吸附面大一些,空心吸棒更好,可以配合吸取和松开。在配戴镜片时,需要确保患者的头部完全和桌子平行,因为镜片凹面完全充满生理盐水,要用手指或者吸棒平托上去,避免液体流出。 如果尺寸较大的巩膜镜无法一次性塞入眼睛,可以先将上眼皮微微向上拉,让镜片的上边缘靠在上眼窝边缘慢慢滑入上眼睑下方,然后保持上眼皮及镜片的位置,再轻轻将下眼睑撑开,将镜片戴在眼睛上(镜片上的盐水会溢出来)。 取镜也可以用吸棒,需要先吸镜片的边缘,让镜片翘起空气进入,再将其吸出。

于青 2023-08-30阅读量469

专家说丨如何看懂五花八门的控...

病请描述:现今,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 不仅影响个人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也影响了国民素质甚至国防安全。 而同时,市面上的近视治疗手段各种各样, 让家长们不知如何选择。 本期我们就来为你揭秘近视内幕: 如何看清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控近方法? 有效的控近方法 VS “号称可以”控近的方法 这里我们把市面上控制近视的方法分成三类: Part 一 医学镜片和药物方法 包括角膜塑形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药水、周边离焦或者双焦设计的框架眼镜及隐形眼镜。 在医院中最常使用的是这一类,也是目前有学术文献和数据证明有效的方法: 1. 角膜塑形镜(ok镜) 目前国内有十几种品牌,来自不同国家,但都是基于多弧段逆几何设计,夜间睡眠时佩戴,白天可以视力清晰,对近视控制率可达50%~70%。由于是硬性隐形眼镜,对于孩子的配合依从性有一定要求,提倡年满8岁以后再佩戴,近视度数最好在50~600度之间,散光小于200度。 Ok镜目前是国内外近视控制的主流方案。 产品优点:控制效果确切,白天无需佩戴任何眼镜。 产品缺点:费用较高(镜片费用7000~15000之间),存在隐形眼镜并发症的风险。 推荐阅读:志汇眼科文章《专家教您如何选择OK镜品牌~》 2. 低浓度阿托品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托品对近视控制的研究也是近几年的热点,国际研究组织曾做了两期ATOM试验,分别使用1%、0.5%、0.1%及0.01%浓度的阿托品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控制效果显著,不过高浓度的药剂会有不同程度的停药反弹,最终把推荐浓度定为0.01%。不过目前国内还没有通过SFDA的认证,也无法直接购买成品药剂,有些医院的药房有自行配置。 低浓度阿托品在医院多用于ok镜或者周边离焦产品的联合,较少单独使用。因为滴用后瞳孔会轻度散大,裸眼视力会有不同程度下降,需要配合其他光学矫正。 产品优点:每晚一次,每次一滴,使用方便,有控制效果。 产品缺点:偶有畏光、视物模糊。国内没有成品制剂。 推荐阅读:志汇眼科文章《近视控制的神器之——低浓度阿托品》 3. 基于周边离焦设计的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 框架眼镜的代表产品 新乐学,它是通过在镜片旁中心安置300多个小透镜的设计,让孩子在不同角度看物体时都能产生周边近视性离焦像,从而延缓近视的加深。这款产品由香港理工大学研发设计,日本豪雅公司定制,上市已有5年左右,试验数据控制率50%~60%,佩戴舒适度良好。 目前志汇眼科也有新乐学镜片,主要用于无法验配ok镜患者的替代。 产品优点:佩戴方便、安全,比普通框架眼镜控制有效。 产品缺点:需要全天佩戴眼镜,价格较贵(3000~5000),控制效果有可能比ok镜稍弱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志汇眼科文章 《『最新』控制近视新方法——豪雅新乐学镜片 》 《2年对照研究丨问世不久,控近不凡,新乐学新选择!》 周边离焦隐形眼镜的代表产品  安视美   misight  安视美、misight等。 这种镜片佩戴舒适,护理相对简单或者无需护理(日抛产品),视力清晰稳定。但相对于ok镜和新乐学,近视控制率稍低。 推荐阅读:志汇眼科文章《你没看错,可以矫正并控制近视的软镜来了……》 Part 二 视觉训练&按摩 包括双眼视觉功能训练及其他利用模糊适应原理进行的视觉训练,也包括中医熏蒸、针灸和手法按摩。 第二类的视觉功能训练和按摩也很受家长关注,国内有很多视力康复或者视觉保健的店铺中心,使用各种仪器用于训练孩子的眼球运动。 这些训练对于改善孩子的视觉注视可能有帮助,但没有证据显示可以控制近视度数的进展,相反,长时间高频率的训练是否会导致近视加深尚未可知,所以在医院较少使用和推荐训练的方法控制度数,除非是有弱视情况存在。 按摩理疗也同样,可以作为缓解疲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不可以作为近视控制的方法。 Part 三 仪器产品类 包括各种按摩仪、叶黄素及其他标注可以控制近视的普通零售产品。 这一类保健用品的特点是使用门槛较低,不需要做检查就可以直接购买,而且费用相对低廉,但只可以保健,不能期望能对近视有太多预防和控制作用。目前也没有证据显示蓝莓、叶黄素等食品对近视预防有效果。 作者总结 这一类保健用品的特点是使用门槛较低,不需要做检查就可以直接购买,而且费用相对低廉,但控制效果无法和医用治疗手段相比,可以保健,但不能期望值太高。其中鱼油中高剂量DHA对近视的防控最近有文献报道,期待未来能有新的突破。

于青 2023-08-29阅读量522

视觉训练能改善视力控制近视度...

病请描述:现在有很多视觉保健和视觉训练的机构 宣扬可以通过训练控制近视 甚至让近视度数逆转变低, 这种方法到底靠谱吗? 本期我们来听一听于青主任 对于视觉训练的专业解析吧 想看答案的亲们可以直接拉到最后! 视觉训练  ≠ 视功能训练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何为视觉训练:本文所谈到的视觉训练和传统的视功能训练还是有所不同的。 广义的视觉训练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传统的视觉功能训练,侧重眼内和眼外肌肉运动感知以及双眼协调和融合,这一类训练大家比较熟悉。 图丨同视机训练仪 而第二类是视觉知觉训练,这类训练侧重于大脑皮层的认知,是大脑高级中枢的整合和代偿,在国内鲜有研究。 两者在训练方法上也有所不同,视知觉训练多数不做或较少做眼球运动与调节,只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看…… 视力的评判并非那么准确 人的视觉信息包括形觉、色觉、运动觉和深度觉四大类,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枕叶初级视觉中枢。 大家最为关注的视力,其实只是人类视觉功能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它的信息处理是和其他功能密不可分的,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视力的表象。 大家在日常生活以及专业检查中是否有遇到如下情况呢:  自测表  ☑ 眼镜戴久了就取不下来? ☑ 眼镜刚摘下很糊,过段时间会变清楚一些? ☑ 同样近视度数的人裸眼视力不一样? ☑ 视标从上(大)往下(小)指比从下往上指的测试结果好? ☑ 有些ok镜偏位随着时间延长视力会变好些? ☑ 有散光但眼镜从来不加依然可以看到1.0? ☑  …………… 视力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测量结果,不仅和眼睛的屈光状态(近视、远视、散光)有关,还和其他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模糊适应是可以明显影响视力结果的。 关于训练背后的模糊适应  视觉训练案例  患者情况:小明9岁,初始视力0.3,看0.5视标模糊。 训练经过:通过各种的按摩/仪器放松/看远看近训练调节等方法后,慢慢适应了0.5的模糊视标,在此基础上再让小明慢慢适应0.7/0.8等等的视标,最后就可以模模糊糊地读识出视力表。 原理分析: 视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测试,它不仅代表眼球这个感受器的功能,还代表着大脑皮层整合的能力,是双重作用下的产物。 物像刺激信息经过眼球系统映射到视网膜传递到大脑后,经过大脑系统的处理并迅速形成反馈,指挥控制眼球系统做出适应性调整,同时大脑视觉系统本身存在视觉影像优化处理的能力。 在视觉训练中,大脑不断地经过模糊适应这一调节后,同样的屈光不正可以表现出更好的识别能力,这个特性和图形处理软件对模糊图片的处理很相似。 利弊分析 目前可以确认的说,模糊适应确实存在,视知觉训练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使得屈光不正的眼睛裸眼看的更清晰。 但是实际近视度数是不会因此而降低的!只是你适应了这样模糊看东西的感觉。而且,要想让眼睛长期适应这个模糊状态,那么你的大脑就需要不断调节,这样一种不放松的状态最后可能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 另外,如果想要保持这个效果还需要一个条件,就是不能戴镜!或者不能戴足矫的眼镜!否则就会破功,前功尽弃~  拓展知识  模糊适应实验 在实验研究中,让志愿者佩戴雾视眼镜从而获得定量的模糊效应。然后,实验组在佩戴模糊镜片下看指定影片,对照组正常视觉状态下观看同样影片,一定时间后再测裸眼视力。 最后发现,实验组经过“模糊训练”后视力比之前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则没有改变。 这在传统认知中可是颠覆三观的结果:在没有改变眼睛屈光状态的情况下,视力竟然可以改变!最早发现这个现象并公开阐述的学者是 BatesWH。 画个重点总结啦 讲到这里,关于模糊适应与视觉训练的话题算告一段落了。大脑的视觉认知过程非常复杂,目前的研究依然所知甚少,暂无证据显示视觉训练可以控制近视,相反,高强度的近距离视觉训练是否对近视有不良影响尚未可知! 最后给大家归纳了几点: 1.视觉知觉训练有别于传统的视功能训练。 2.模糊适应现象可以通过一定训练诱发和加强。 3.模糊适应确实存在,它可以在不改变屈光状态的情况下提高裸眼视力。 4.视觉知觉方面的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尚不明确,大家要保持敬畏。 如何区别一家训练中心是否专业?关键是看其对视觉功能的理解以及对训练效果的定位。关于训练可以提高裸眼视力的命题,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裸眼视力的提高和近视度数的控制或者减少并不等同。

于青 2023-08-28阅读量254

视觉训练能改善视力控制近视度...

病请描述:现在有很多视觉保健和视觉训练的机构宣扬可以通过训练控制近视,甚至让近视度数逆转变低,这种方法到底靠谱吗? 想看答案的亲们可以直接拉到最后!                    • • • • • 视觉训练  ≠ 视功能训练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何为视觉训练:本文所谈到的视觉训练和传统的视功能训练还是有所不同的。 广义的视觉训练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传统的视觉功能训练,侧重眼内和眼外肌肉运动感知以及双眼协调和融合,这一类训练大家比较熟悉。 图丨同视机训练仪 而第二类是视觉知觉训练,这类训练侧重于大脑皮层的认知,是大脑高级中枢的整合和代偿,在国内鲜有研究。 两者在训练方法上也有所不同,视知觉训练多数不做或较少做眼球运动与调节,只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看……                    • • • • • 视力的评判并非那么准确 人的视觉信息包括形觉、色觉、运动觉和深度觉四大类,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枕叶初级视觉中枢。 大家最为关注的视力,其实只是人类视觉功能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它的信息处理是和其他功能密不可分的,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视力的表象。 大家在日常生活以及专业检查中是否有遇到如下情况呢: 自测表 ☑ 眼镜戴久了就取不下来? ☑ 眼镜刚摘下很糊,过段时间会变清楚一些? ☑ 同样近视度数的人裸眼视力不一样? ☑ 视标从上(大)往下(小)指比从下往上指的测试结果好? ☑ 有些ok镜偏位随着时间延长视力会变好些? ☑ 有散光但眼镜从来不加依然可以看到1.0? ☑  …………… 视力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测量结果,不仅和眼睛的屈光状态(近视、远视、散光)有关,还和其他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模糊适应是可以明显影响视力结果的。                    • • • • • 关于训练背后的模糊适应 视觉训练案例 患者情况:小明9岁,初始视力0.3,看0.5视标模糊。 训练经过:通过各种的按摩/仪器放松/看远看近训练调节等方法后,慢慢适应了0.5的模糊视标,在此基础上再让小明慢慢适应0.7/0.8等等的视标,最后就可以模模糊糊地读识出视力表。 原理分析 视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测试,它不仅代表眼球这个感受器的功能,还代表着大脑皮层整合的能力,是双重作用下的产物。 物像刺激信息经过眼球系统映射到视网膜传递到大脑后,经过大脑系统的处理并迅速形成反馈,指挥控制眼球系统做出适应性调整,同时大脑视觉系统本身存在视觉影像优化处理的能力。 在视觉训练中,大脑不断地经过模糊适应这一调节后,同样的屈光不正可以表现出更好的识别能力,这个特性和图形处理软件对模糊图片的处理很相似。 利弊分析 目前可以确认的说,模糊适应确实存在,视知觉训练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使得屈光不正的眼睛裸眼看的更清晰。 但是实际近视度数是不会因此而降低的!只是你适应了这样模糊看东西的感觉。而且,要想让眼睛长期适应这个模糊状态,那么你的大脑就需要不断调节,这样一种不放松的状态最后可能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 另外,如果想要保持这个效果还需要一个条件,就是不能戴镜!或者不能戴足矫的眼镜!否则就会破功,前功尽弃~ 拓展知识 模糊适应实验 在实验研究中,让志愿者佩戴雾视眼镜从而获得定量的模糊效应。然后,实验组在佩戴模糊镜片下看指定影片,对照组正常视觉状态下观看同样影片,一定时间后再测裸眼视力。 最后发现,实验组经过“模糊训练”后视力比之前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则没有改变。 这在传统认知中可是颠覆三观的结果:在没有改变眼睛屈光状态的情况下,视力竟然可以改变!最早发现这个现象并公开阐述的学者是 BatesWH。                    • • • • • 画个重点总结啦 讲到这里,关于模糊适应与视觉训练的话题算告一段落了。大脑的视觉认知过程非常复杂,目前的研究依然所知甚少,暂无证据显示视觉训练可以控制近视,相反,高强度的近距离视觉训练是否对近视有不良影响尚未可知! 最后给大家归纳了几点: 1 视觉知觉训练有别于传统的视功能训练。 2 模糊适应现象可以通过一定训练诱发和加强。 3 模糊适应确实存在,它可以在不改变屈光状态的情况下提高裸眼视力。 4 视觉知觉方面的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尚不明确,大家要保持敬畏。                    • • • • • 作者有话说 如何区别一家训练中心是否专业?关键是看其对视觉功能的理解以及对训练效果的定位。关于训练可以提高裸眼视力的命题,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裸眼视力的提高和近视度数的控制或者减少并不等同。

于青 2023-08-22阅读量268

【视光冷知识】关于巩膜镜,哪...

病请描述:本期导言 关于巩膜镜,哪些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 巩膜镜一直是一款比较小众的产品,因为受众较少而显得神秘,前些年在国内也没有相关产品面市。现在,随着ok镜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具备了比较扎实的角膜硬镜验配技术,而且也有不少厂家开始了巩膜镜的进口和国内研发。所以有必要和大家做些巩膜镜的相关科普,或许不是每个验配师都有机会亲自验配,但有些知识必须要了解。 巩膜镜是一种设计和验配非常灵活的镜片,甚至有些也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设计师可以植入更富有创意甚至艺术性的思路来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因此本文只从基本概念寻求所有品牌共有的原则,但具体验配细节还需遵守不同厂商提供的培训和准则。 1# 介绍 巩膜镜,顾名思义就是镜片的定位落于巩膜之上,是目前认为矫正不规则角膜以及各种疑难眼表疾病的最佳方案,可以防止或推迟手术的介入时间,也可以在术后提升视觉质量,更可以改善严重干眼、损伤或炎症的困扰,其设计原则是要“非接触”角膜。根据镜片直径的大小和支撑点落于眼球的位置,我们可以把硬性的隐形眼镜分成以下几类: 和传统隐形眼镜及RGP不同,巩膜镜镜片是完全架空于角膜之上并不与角膜前表面接触,镜片直径越大,镜片和角膜之间的“蓄水”能力越强,佩戴巩膜镜的状态是几乎没有或很少镜下泪液交换的,因此镜片材料的透气性能就显得非常重要。相较于小尺寸的RGP镜片,大直径巩膜镜的佩戴舒适度更好,也不需要适应期。 2# 眼球前部相关解剖 要想灵活掌握巩膜镜的验配,眼球的解剖需要非常熟悉,这里仅罗列几点和巩膜镜息息相关的解剖知识: 1.眼直肌位置 角巩膜缘与眼直肌的空隙(上方7.5mm、下方6.5mm、颞侧7.0mm)平均约为7.0mm。然而在鼻侧部分的空隙约只有5.5mm。角膜直径平均为11.8mm,也就是说从水平方向看,一般正常眼睛能戴的巩膜片最大直径可从22.00mm到24.00mm,再大可能就会压迫眼外肌。 2.巩膜形状 眼睛的巩膜曲率半径约为13.00mm。中央角膜曲率半径平均7.8mm,眼球水平赤道长度为24.1 mm,垂直赤道长度为23.6mm,这也表示巩膜形状在各轴向是不相等的。 角膜形状从前面看是椭圆形的,而从后面看其实是圆形的,这是因为不透明的巩膜基质纤维组织斜插侵入角膜基质形成灰白色半透明的过渡区,我们称之为角巩膜缘。角膜基质延伸到巩膜基质时,上皮的放射状“条纹”会产生Vogt栅栏(见下图)。 巩膜从角巩膜缘交接区向外延伸的部分更倾向于以直线(切线)的形式,而不是传统认知的曲线形态,现有的数据显示,鼻侧会比颞侧更平坦一些。 而从角膜到巩膜的交接区有不同的轮廓形式,包括凸、切面甚至是凹面: 这些不同的形态会对巩膜镜设计所需的矢高有明显影响,在正常人群中图2和图3最为常见。 上面两张图更清晰的显示了角膜区和巩膜区衔接的两种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超出角膜之外的眼球表面也不是完全对称的,一般鼻侧相对低,颞侧更高,而且个体差异很大,至于巩膜散光是否是角膜散光的延续,现在也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很多人认为把巩膜镜做成非旋转对称比如散光设计或指定象限差异镜片可能也是必要的。 3# 巩膜镜片的设计 尽管不同的厂商在镜片设计上会有些许差异,但基本的镜片结构仍是遵循基础理论设计。包括标准球面设计(旋转对称的,rotationally symmetrical)以及一些更进阶的非旋转对称(nonratationally symmetrical)的镜片设计。 一般情况下标准球面设计的巩膜镜可以分成三个区,分别为光学区(Optical zone)、交接区或过渡区(Transition zone)和定位区(Landing zone)。 但现在有不少厂家将交接区拆分成两个区,这样就变成了4个区,更方便和独立的调整角巩膜缘矢高,防止过多接触和压迫,不过今天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三区来讲解。 1.光学区 光学区用来提供所需的光学效果,其前表面可以做成球面也可以做成非球面,在理想情况下光学区的后表面应该和角膜形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在镜片和角膜之间保持水液的平均分布。 与验配角膜接触镜不同,巩膜镜的后表面是不与角膜前表面接触的(除非使用较小的角巩膜片矫正重度圆锥角膜有可能中央有轻微接触)。镜下泪液层的厚度极值一定程度由镜片的尺寸决定,直径越大,可以兜住的镜下泪液越多。巩膜镜需要的镜片光度和配适息息相关,泪液镜换算的方式等同于角膜RGP,曲率半径每改变0.1mm可以造成0.5D的屈光度变化,但最终准确的处方光度需要由确定试戴片之后的戴镜验光决定。 2.过渡区 过渡区也叫交接区,是衔接光学区和定位区的部分,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调整整个镜片的矢高,类似ok镜的反转弧区,只不过在位置上更靠周边,因为泪液层较厚,并没有抽吸角膜上皮和正性离焦的作用。在验配巩膜镜的过程中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保护角巩膜缘区域,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角膜缘干细胞,对角膜健康意义重大,需要避免过度压迫,这也是过渡区存在的重要意义。 3.定位区 也叫巩膜区或者接触区,是提供镜片定位和接触的部分,设计原则是要尽量符合眼球前表面的形态。早期的设计会选择一段较平的弧或一组连续的弧段,但最近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显示,如果选择接近切线式的直线可能更适合“开放”的角度。 4.散光设计 在巩膜明显不对称的情况下,散光设计的巩膜镜就显得非常必要,根据散光设计的位置可以分成前散、后散和双散,简单来说,前散是为了矫正视力(内散光),后散是为了改善配适,双散是两者同时出现的情况。 一般来讲,直径越大的巩膜镜片越高几率使用散光设计,因为巩膜的非旋转对称性是比较明显的。 5.其他需要了解的 A、因为巩膜镜在眼中相对稳定,而且光学区较大,所以有比较充足的空间做特殊设计,比如双光、周边离焦等,相信这些思路在未来都有机会面市。 B、以为巩膜镜缺少泪液交换,所以对镜片材料的透氧性能要求比较高。 C、穿孔设计。有些设计师为了增加镜下泪液的交换,会在镜片的某些部位开孔。 D、早期有些医生采用压模法来验配(就像齿科医生做牙膜一样),现在大部分都采取试戴片法验配。 4# 总结 背景知识了解到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如何验配巩膜镜了,在具体步骤之前先给大家看一下镜片实物的样子: 戴在眼中: 荧光评估的状态:

于青 2023-08-22阅读量2139